河钢舞钢开启“单单合同”制度

时间:2019-05-20 14:27
“进一步明确各生产线的产品路线、产品定位和产品分工,使各生产线的产品路线、客户乃至销售区域更加清晰、集中,客户化、个性化越来越突出。”集团领导在公司召开的2019年重点工作。舞钢依靠自身技术实力,加大技术创新力度,解决了想解决的问题。
 
5月13日上午,经过12天的紧张工作,舞阳钢铁有限公司信息管理部一级主任罗立军终于得到了他和同事们苦心经营的分析结果,即用A4纸打印的《2019年4月结案合同效益统计分析》37页纸张。”这是一个伟大的创新!利用信息技术对每份合同的运营效果进行评估和分析,在全国钢铁行业是罕见的!”罗立军坦言,“这是舞钢推进工业化与智能化深度融合的大胆创新,也是舞钢从制造业向绿色智能转型的里程碑式成就!”
 
通过开启“单单合同”分析的新模式,实时生产大数据可以及时“转移”到财务系统中,全面、准确地分析每个合同的实际和计量效益,真正的效益可以“自下而上”。事实上,这种模式对于舞钢推进“两型结构”再优化,走特种钢之路,加强生产过程成本控制,促进制造业向绿色智能化转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舞钢运用“单项合同”分析系统,对4月份签订的159371吨合同进行了分析,在考虑非计划因素和不考虑非计划因素的情况下,准确计算出每吨钢材实际边际贡献与计算值之间的差额。结果显示,两个病例的差异为57元。目前,根据原因分析,公司正在要求相关厂家和相关部门准确分析自身存在的问题,采取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

实时“抛账”大数据
 
“河钢集团舞阳钢铁有限公司规模小,人员多,成本高,没有区位优势,成本和规模都没有出路。只有走高端产品、特钢之路,充分挖掘技术、技术、产品和客户的潜力。只有坚持走特钢线,走向高端周期,才能赢得未来。”今年年初,舞钢明确提出要坚持特殊钢路定位。
 
走特钢之路,需要生产出与众不同的特钢,拥有高端客户,拥有一套科学、准确、绿色、智能的控制系统。
 
对于舞钢的日常生产,每天都收到合同,生产线每天都在运行,合同每天都交给客户。但是,合同交付后,该合同的好处是什么?有什么问题吗?如何改进?这些都是舞钢进一步推进“两个结构”再优化所遇
 
在这样的背景下,舞钢提出了“制造业向绿色智能”的目标,要求舞钢财务部和自动化部共同开发绿色智能系统,实时“核算”大数据,并对公司完成的每份合同进行效益评估。这是舞钢推进“两个结构”再优化、对接市场、服务客户、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举措。这也是舞钢在当前国内外钢铁企业寻求新的经营方式下的首创。

合同“全覆盖”

在公司领导的高度重视下,今年2月初,公司大力推进制造业向绿色智能化转型,其标志性项目“纯合同”分析系统开始进入研发阶段。3月中旬,公司领导在月中旬业务会议上强调,要深入推进和落实“合同清单”分析制度,提高市场竞争力。要求公司总会计师带头加快研究开发“合同清单”分析系统。4月初,相关人员开始尝试分析第一份交货合同的效益。经过初步尝试,5月初,公司于4月正式对所有已完成的合同进行了效益分析,开启了全面推进“合同单项”分析的新模式。此后,武钢在坚持特种钢道路、推进制造业向绿色智能化转变的过程中,迈出了强有力的一步。
 
“运用“单单合同”分析系统,对4月份关闭的合同进行分析,总结出存在的问题如下:炼钢厂应瞄准……”5月16日下午2:30,在武钢召开的合同效益分析会上,市场管理部汇报了武钢股份有限公司合同在四月结束。

这是公司启动“单单合同”分析新模式后召开的第一次合同效益分析会。会上,市场部向相关生产单位和部门通报了合同验收和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涉及单位提出了改进要求,这意味着公司开始了“单项合同”分析的新模式,效果开始显现。
 
“公司开辟了“单单合同”分析的新模式,即通过及时向财务系统‘抛出’实时生产数据,动态采集和计算企业各生产过程的成本,加强生产成本控制,优化资金流,并对钢铁生产全过程进行成本分析和预测,在此基础上,实现企业整体成本的优化和核心竞争力的提高。”公司领导多次强调公司重要会议。


版权所有:http://shychamber.net 转载请注明出处

应用业绩success case